有你不孤單 李愛蓮作
十七歲的大女兒柔柔,從國中開始就有一群要好的女同學,
雖然上高中後,大家就讀不同學校,平常沒有太多見面機會,
但每年這幾個女孩都會有一次特別聚會。
當中有幾次,他們就一起到我們家中過夜,一整晚天南地北的閒聊心事、夢想、回憶。
最佳朋友的默契
「唉!今年大家就要上大學,生活圈越來越不同,以後恐怕更難相聚了。」
最近,到了他們一年一度的聚會時間,柔柔有些感傷的對我說。
我可以了解他不捨的心情,便回應道:「是啊,身邊有好朋友,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,」
我摟著女兒說:「不過,真正的好朋友,不一定要一直陪在身邊,媽媽就有一位這樣的朋友,雖然平常各忙各的,但我們當中有人需要時,總可以向另一個人傾吐心事,有時只需三言兩語,對方就能很快體會妳的心情,並且給予很大的安慰和支持。」
柔柔心有戚戚焉的點點頭說:「對,這就叫做『默契』!」
學習付出與珍惜
曾有一個針對國中學生的問題:在最孤單的時候,你最希望誰來陪伴?
答案以「朋友」最多;
另一項高中生的調查題目問到:遇到困難時會優先求助於誰?
選擇「同學」的比例也遠超過父母或師長。
確實,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他們的心事往往是與之同齡的財最能瞭解,
朋友的角色在牠們的心目中,自然占相當分量;
而相對的,同儕相處也難免會出現困難或摩擦,
如何在當中調整、適應,都值得學習。
在某本書中的一段分享,令我記憶深刻。
作者提到與太太到遠方拜訪朋友時,太太意外受了傷,在外地醫院治療了幾個星期;
回程途中,這對夫妻聊到,因為這次受傷,錯過了家鄉的草莓季,也錯失每年自釀美味果醬的機會,
夫妻倆都對果醬風味懷念不已,感到十分可惜。
回到家後,鄰居前來探訪他們,
沒想到,靜帶來了十幾瓶釀好的草莓醬,「我知道你們錯過了草莓季,因此今年就為你們多做了一些!」
鄰居的體貼,讓這對夫妻感動不已。
多一點付出、多一份關懷,在別人還沒有開口時,我們是否就能發現對方的需要?
或許這個社會多以利益為導向,但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,能夠有這樣敏銳觀察、且樂於付出,以此獲得友誼。
正向循環的關係
柔柔在學校所參加的社團,每個月會有一次活動,是去孤兒院探訪。
幾次下來,他對那裡的孩子也產生了一股感情。
記得某個寒冷的週末早晨,他仍堅持前往參加,他與我分享她的動力來源:「一開始我以為是我去關心、照顧他們,但沒想到,那些孩子對我的需要與讚美,讓我更快樂!」
原來,那些孩子感受到女兒的真心付出,因此回饋了諸多讚美與肯定,又讓他願意付出更多;
我想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若有這樣的正向循環,美好的情誼便會越來越穩固。
《聖經》有句話說:「你們願意人怎麼帶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」若我們能將心比心,願意先付出而不求回報,
在懂得感謝與珍惜的態度中,人生道路必然不會孤單,而是常有好有相契同行。
(作者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執行長)
不要離棄朋友,……因為鄰近的朋友勝過遠方的親人。—《聖經》箴言27張10節
以上文章選自蒲公英希望月刊
點此進入蒲公英希望網或者免費索取蒲公英月刊
另外,全家便利商店也可以免費索取喔!~